技术文章
电极法ISE(离子选择电极)在线氟离子测定仪要求水样pH控制在5-8之间,核心原因是确保氟离子(F⁻)以游离态稳定存在,同时避免pH对电极敏感膜的损伤,最终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电极的稳定性。具体可从“氟离子形态变化"和“电极敏感膜特性"两方面分析:
一、pH<5时:F⁻易与H⁺结合,导致检测值偏低,氟离子(F⁻)在水溶液中会与氢离子(H⁺)发生可逆反应:
F⁻ + H⁺ ⇌ HF(pKa≈3.17)
当水样pH<5时,溶液中H⁺浓度较高,上述平衡向右移动,大量F⁻会结合成HF分子(或更复杂的 HF₂⁻等)。而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LaF₃单晶)仅对游离态F⁻有响应,对HF分子无响应。此时,电极检测到的“游离F⁻浓度"远低于实际总氟含量,导致测量结果严重偏低。
例如,pH=3 时,约90%的氟会以HF形式存在,电极几乎无法准确检测;即使pH=4,仍有 30%-50% 的 F⁻转化为HF,误差显著。
二、pH>8时:OH⁻干扰电极响应,甚至损伤敏感膜,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由LaF₃单晶制成,其晶格结构对F⁻有特异性,但在高pH(碱性过强)条件下,溶液中大量OH⁻会与LaF₃发生反应:
LaF₃+3OH⁻ ⇌ La(OH)₃ +3F⁻
这一反应会导致两个问题:
三、pH 5-8:游离 F⁻稳定,干扰最小
当pH处于5-8范围时:
因此,这一pH 区间是平衡“F⁻形态稳定"和“电极保护"的最佳范围,也是TISAB(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的核心作用之一 —— 通过缓冲剂将水样pH稳定在5-8,消除酸碱干扰,确保测量准确。
总结
电极法ISE在线氟离子测定仪控制pH在5-8之间,本质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H⁺和OH⁻对测量的干扰:既避免F⁻因酸性过强转化为HF(导致值偏低),又防止OH⁻侵蚀电极膜并释放额外F⁻(导致值偏高或损坏电极)。这一pH范围是保障测量准确性、稳定性和电极寿命的关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