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25-10-11
点击次数:126
荧光法溶解氧(DO)监测仪凭借无需极化、抗干扰强、维护量低等核心优势,已成为污水厂工艺控制与水质达标监测的关键设备。其应用深度融入污水处理的核心工艺环节,直接影响活性污泥性能、污染物去除效率及能耗控制,具体应用场景与价值有如下四点:
一、先明确:荧光法 DO 监测仪的核心优势(适配污水厂复杂环境)
与传统极谱法DO仪(需膜、电解液,易受污染、需频繁维护)相比,荧光法原理(通过荧光淬灭程度计算 DO 浓度)在污水厂高浊度、高污染物(如 H₂S、悬浮污泥)环境中更具适配性:
1,无需极化:开机即测,无需预热(极谱法需 15-30 分钟极化),适合工艺启停时的快速监测;
抗干扰强:不受水中离子、浊度、H₂S 等还原性物质影响(极谱法易被 H₂S 腐蚀电极);
2,维护量低:无渗透膜、无电解液,仅需定期清洁荧光帽(周期 1-3 个月,极谱法需2个月换膜/电解液);
3,稳定性高:荧光帽材质(如聚四氟乙烯)耐污水腐蚀,测量精度可达 ±0.1mg/L(0-20mg/L 量程内),支持 0-60℃温度自动补偿。
二、核心应用场景:覆盖污水厂“生化处理 - 沉淀 - 出水" 全流程
污水厂的核心工艺(如 A²/O、氧化沟、SBR)对 DO 浓度有严格要求,上海玄天LDOT-6700A型荧光法DO仪的应用直接服务于工艺优化、水质达标、节能降耗三大目标,具体场景如下:
1. 曝气池(活性污泥法核心环节):精确控制 DO,平衡 “处理效率" 与 “能耗"
曝气池是污水厂能耗最高的环节(曝气系统占总能耗 50%-70%),且 DO 浓度直接决定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活性:
控制目标:好氧段 DO 需稳定在2-4mg/L(过高:能耗浪费 + 污泥过度氧化;过低:有机物降解不足+ 氨氮去除率下降);
应用逻辑:
2. 厌氧池 / 缺氧池:严控低 DO,保障反硝化与除磷效果
厌氧池(除磷)、缺氧池(反硝化脱氮)需维持低 DO 环境,DO 过高会直接破坏微生物代谢:
3. 二沉池:监测DO,防止污泥厌氧上浮
二沉池的核心功能是 “污泥沉淀分离",若池内 DO 过低,会导致底部污泥厌氧发酵:
4. 出水渠 / 排放口:合规监测,保障达标排放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污水厂出水 DO 需满足:
三、应用价值:为污水厂带来 “提质、节能、降本" 三重收益
提质:精准控制 DO,避免因 DO 不当导致的出水 COD、氨氮、TN、TP 超标,稳定满足提标改造需求(如准 IV 类、III 类地表水标准);
节能:通过 DO 联动曝气控制,减少 “过度曝气" 的能耗浪费,某中型污水厂(日处理 10 万吨)应用后,年节电可达 15-20 万度;
降本:荧光法 DO 仪维护周期长(年均维护次数仅为极谱法的 1/3),减少膜、电解液等耗材采购成本,同时降低运维人员工作量。
四、污水厂应用注意事项
1,安装位置:避免安装在水流死角(如池体角落)或剧烈扰动处(如曝气头正上方),建议安装在混合均匀的管道或池体中部,确保水流平稳;
2,定期清洁:污水中悬浮污泥易附着在荧光帽上,需每 1-3 个月用软布擦拭荧光帽(或选择带自动清洗功能的型号,如超声波清洗),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3,校准周期:每 3-6 个月用 “空气校准法"(空气中 DO 饱和浓度已知)或 “标准溶液校准法" 校准一次,确保数据准确;
4,材质选择:荧光帽与传感器外壳需选择耐腐蚀材质(如316L不锈钢),避免被污水中腐蚀性物质(如工业废水混入的酸、碱)损坏。
总结
荧光法溶解氧监测仪已从“辅助监测设备" 升级为污水厂生化工艺的重要监测设备,其通过实时、精准的DO数据,为曝气控制、脱氮除磷、出水达标提供核心支撑,是污水厂实现 “智慧运维" 与 “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设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