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25-10-15
点击次数:129
传统污泥浓度计因传感器易被污泥附着、结垢,需频繁人工拆解清洗(通常每周1次),不仅耗费人力,还会导致监测中断、数据偏差,影响污水处理工艺调控。上海玄天MLSST-6080A型刮片自清洗污泥浓度计通过内置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机械刮片,可按设定周期(5-180分钟可调)自动刮除传感器表面的污泥附着层,实现“免人工维护+持续精准监测",尤其适配高粘度、高杂质的污泥环境,为污水处理各环节提供稳定可靠的浓度数据。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一)预处理阶段:初沉池排泥精准控制
初沉池作为污水处理的首道关卡,需去除污水中大量悬浮杂质(如砂石、纤维),产生的污泥含固量波动大(通常 5-30g/L)。刮片自清洗污泥浓度计安装于初沉池排泥管或池体出口,实时监测污泥浓度:
功能作用:当浓度达到20-30g/L(初沉池排泥阈值)时,自动触发排泥泵启动;浓度低于 10g/L 时,关闭排泥泵,避免 “排泥过量导致污水流失" 或 “排泥不足造成池体淤积"。
自清洗价值:初沉池污泥杂质多、易黏附,传统传感器 1-2 天就会被覆盖,而刮片可实时清除杂质,确保浓度测量误差≤±2%,无需人工频繁拆洗,保障预处理效率。
(二)生化处理阶段:活性污泥浓度动态调控
生化处理(曝气池、二沉池)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活性污泥浓度(MLSS)直接影响 COD、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需严格控制在 2-4g/L。刮片自清洗污泥浓度计在此阶段发挥关键作用:
曝气池应用:安装于曝气池混合液出口,实时反馈 MLSS 浓度。若浓度低于 2g/L,系统自动提升污泥回流比;浓度高于 4g/L,减少回流或增加剩余污泥排放,确保微生物量与污染物负荷匹配,提升处理效率。
二沉池应用:安装于二沉池进水端与污泥回流管,监测污泥界面高度与回流污泥浓度。当回流污泥浓度降至 10-15g/L 时,调整回流泵频率;若污泥界面过高(超过池深 2/3),触发刮泥机启动,防止 “跑泥"(活性污泥流失)导致出水超标。
自清洗价值:生化污泥含大量微生物絮体,易在传感器表面形成生物膜,干扰光学测量(如散射光法)。刮片每 30 分钟自动清洗一次,可避免生物膜影响,保证数据实时可靠,为工艺调整提供精准依据。
(三)污泥处置阶段:浓缩与脱水工艺优化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需经浓缩、脱水处理(最终泥饼含水率需降至 80% 以下),刮片自清洗污泥浓度计在该阶段用于监测关键节点浓度:
浓缩池:安装于浓缩池出口,监测浓缩后污泥浓度(目标 10-20g/L)。若浓度未达标,延长浓缩时间或调整进泥量;浓度过高则加快排泥,避免污泥板结堵塞管路。
脱水机房:安装于脱水机(板框压滤机、离心脱水机)进料管,监测进泥浓度(需稳定在 8-15g/L)。根据浓度数据动态调整 PAM(聚丙烯酰胺)投加量 —— 浓度高则减少药剂,浓度低则增加药剂,避免药剂浪费(可节约 15%-20% 药剂成本),同时确保脱水后泥饼含水率达标。
自清洗价值:浓缩后污泥粘度高、含固量高,普通传感器 1-2 天即需拆洗,而刮片自清洗功能可将维护周期延长至 1-2 个月,大幅降低运维工作量,同时避免因传感器污染导致的脱水参数误调。
应用价值总结
刮片自清洗污泥浓度计通过“自动清洗+精准监测",不仅解决了传统设备 “维护繁、数据差" 的痛点,还为污水处理全流程提供了数据支撑:一方面帮助企业优化工艺参数(如排泥量、药剂投加量),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保障出水水质与污泥处置效果达标,是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实现高效、稳定运行的核心监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