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在线氟化物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传感器对特定氟离子的选择性响应,核心是通过测量电极电位差来间接计算水样中氟离子(F⁻)的浓度,具体过程如下:
1. 核心电极组成
仪器的测量系统由两支关键电极组成:
2. 电位差的产生
当两支电极共同浸入待测水样时,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LaF₃)与水样界面会发生离子交换:膜内的氟离子与水样中的氟离子因浓度差产生扩散,最终在膜两侧形成稳定的相界电位(膜电位)。同时,参比电极提供一个稳定不变的基准电位。此时,两支电极之间会形成一个可测量的电位差(电动势),该电位差仅与水样中氟离子的活度(近似于浓度,稀溶液中活度≈浓度)相关。
3. 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电极间的电位差遵循能斯特方程,在 25℃时,电位差 E 与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通过预先用已知浓度的氟化物标准溶液校准(建立“电位-浓度"校准曲线),即可通过测量未知水样的电位差,反推出氟离子浓度。
4. 干扰处理:TISAB的关键作用
水样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如 pH 值、离子强度、其他金属离子)会影响测量准确性,因此需通过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ISAB) 预处理:
5. 在线监测流程
在线氟化物检测仪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连续监测,核心步骤包括:
综上所述,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在线氟化物检测仪通过电极对氟离子的特异性响应、TISAB的干扰控制,结合能斯特方程和自动化流程,实现了对污水中氟离子浓度的实时、连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