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UV 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在线硝氮仪的核心工作原理是利用硝酸根离子(NO₃⁻)在特定紫外波长的特征吸收特性,结合朗伯 - 比尔定律实现硝氮浓度的实时定量检测,无需添加化学显色试剂,具有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的优势,广泛用于污水厂、地表水、工业废水等场景的硝氮在线监测。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
一、核心原理:朗伯-比尔定律+硝氮的紫外吸收特性
UV 法在线硝氮仪的检测逻辑,本质是“光的吸收与物质浓度的定量关系",具体分为两个关键层面:
1. 基础理论: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特定波长的平行单色光穿过均匀的待测样品时,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 A)与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c)、光穿过样品的路径长度(比色皿厚度,b)成正比,公式如下:
A = ε × b × c
由于 ε 和 b 为已知固定值,因此只需测量吸光度 A,即可反向推算出硝氮浓度 c,这是 UV 法定量的核心依据。
2. 关键特性:硝氮的紫外吸收峰与干扰校正
硝酸根离子(NO₃⁻)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共轭电子体系,会在220nm 紫外波长处产生强烈的特征吸收(主吸收峰),这是 UV 法检测硝氮的 “识别标志"。
但实际水样中存在的溶解性有机物(如腐殖酸、蛋白质) 也会在 220nm 波长处产生吸收,导致吸光度测量值偏高,进而造成硝氮浓度检测结果虚高。为消除该干扰,UV 法在线硝氮仪普遍采用双波长校正技术:
二
、UV法在线硝氮仪的完整工作流程(在线监测逻辑)
在线仪器区别于实验室仪器的核心是“自动化、连续性",其工作流程围绕“样品处理→光信号检测→数据计算→结果输出" 的闭环展开,具体步骤如下:
1. 样品预处理(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前提)
实际水样(如污水厂出水、地表水)中可能含有悬浮物、油类、高浓度有机物等干扰物质,需通过预处理模块去除:
过滤:采用内置滤膜(孔径通常为 0.45μm 或 1μm)过滤水样,去除悬浮物(避免散射光干扰吸光度测量);
2. 样品进样与光路检测(核心检测环节)
预处理后的水样进入仪器的 “检测单元",完成光信号的发射、吸收与接收:
光源激发:仪器内置紫外光源(通常为氘灯,可覆盖 200-400nm 紫外区),同时发射 220nm 和 275nm 的单色光(通过单色器筛选特定波长,避免杂光干扰);
光穿过样品:单色光垂直穿过固定厚度的石英比色皿(石英材质可透过紫外光,玻璃会吸收紫外光,无法使用),水样中的硝酸根离子吸收 220nm 光,有机物同时吸收 220nm 和 275nm 光;
光信号转换:比色皿另一侧的紫外检测器(如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将穿过样品的 “剩余光信号" 转换为电信号(电流 / 电压),电信号强度与 “剩余光强" 成正比,进而可计算出吸光度 A₂₂₀和 A₂₇₅。
3. 数据处理与浓度计算(自动化运算)
仪器的核心控制单元(CPU)根据预设算法完成数据处理:
先将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吸光度(A₂₂₀和 A₂₇₅);
按公式计算 “有效吸光度":A 有效 = A₂₂₀ - 2×A₂₇₅;
结合朗伯 - 比尔定律(已知 ε 和 b),反向计算出硝氮浓度:c = A 有效 / (ε×b);
若仪器内置 “校准曲线"(通过标准硝氮溶液预先标定),会进一步修正计算结果,确保精度(如消除比色皿污染、光源微小衰减带来的误差)。
4. 结果输出
结果输出:检测到的硝氮浓度(单位通常为 mg/L)会实时显示在仪器屏幕上,同时通过 4-20mA 电流信号、RS485 通讯等方式传输至中控系统(如 PLC、SCADA),支持数据存储、曲线绘制、超标报警(如浓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触发声光报警)。
综上所述,UV法在线硝氮仪通过“紫外特征吸收+双波长干扰校正+自动化流程",实现了硝氮浓度的快速、实时、无试剂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