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6697806
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NAOH浓度计的工作原理介绍

NAOH浓度计的工作原理介绍

更新时间:2025-09-10点击次数:57

NaOH浓度计(也称为氢氧化钠浓度计)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浓度的定量关系,主流技术路径以电导率法和密度法为主,以下是具体原理说明:

一、核心原理:电导率法(以SJT-6000A型为例)

原理基础
氢氧化钠(NaOH)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为 Na⁺和 OH⁻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越高,导电能力(电导率)越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通常 0-16%),NaOH 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呈稳定的正相关关系(需排除温度影响)。


测量过程

传感器通过一对电极插入溶液,施加恒定交变电流(避免电极极化),测量溶液的电阻值。

电导率(σ)与电阻(R)成反比(σ=K/R,K 为电极常数),仪器通过内置算法将电导率值换算为 NaOH 浓度。

因温度对电导率影响显著(温度升高,离子运动加快,电导率上升),设备通常集成温度传感器,实时进行温度补偿,确保在 0-100℃范围内测量准确。


二、辅助原理:密度法(适用于高浓度场景)

原理基础
NaOH 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升高而线性增加(如 20℃时,10% NaOH 密度约 1.11g/cm³,30% 约 1.33g/cm³),通过测量密度可反推浓度。


测量过程

采用 U 型振荡管或音叉传感器,溶液流经检测单元时,传感器测量其振动频率(密度越大,振动频率越低)。

仪器根据预设的 “密度 - 浓度" 标准曲线,将频率信号转换为浓度值,同样需进行温度补偿(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但高精度场景仍需校准)。


三、技术特点与应用适配

电导率法:响应速度快(<1 秒)、适合中低浓度(0-16%)在线监测,广泛用于氯碱工业、废水处理的实时调控。

密度法:适用于高浓度(20%-50%)场景,如烧碱生产的成品检测,精度可达±0.1%。


总结:两种方法均需定期用标准NaOH溶液校准,确保电极常数或密度曲线的准确性,尤其在溶液含杂质(如盐类、悬浮颗粒)时,需搭配过滤装置减少干扰。

联系方式

021-51096281

(全国服务热线)

富民支路58号上海横泰经济开发区

18516697806@163.com

添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上海玄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9017520号-3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

微信

联系
联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