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6697806
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多光束红外光SS悬浮物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介绍

多光束红外光SS悬浮物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介绍

更新时间:2025-10-15点击次数:108

多光束红外光SS悬浮物检测仪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红外光的散射与吸收特性,结合多光束对比校准技术,消除单光束检测的误差,实现对水中悬浮物(SS)浓度的精准定量,本质是通过光强变化反推悬浮物含量。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一、核心基础:红外光与悬浮物的相互作用

首先需明确两个关键前提,这是设备工作的基础:

红外光的选择依据:水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通常为 850nm 或 950nm)吸收量极低,可最大限度减少 “水本身" 对光信号的干扰,仅让悬浮物成为影响光强的核心因素。

悬浮物的光作用效应:当红外光穿过含悬浮物的水样时,会发生两种关键现象 ——

光散射:悬浮物颗粒(如泥沙、微生物絮体)会将部分红外光向四周散射,颗粒越多、粒径越大,散射越强,透射过水样的光强越弱;


光吸收:少量红外光会被悬浮物吸收,吸收量同样与悬浮物浓度正相关。

最终,透射光 / 散射光的强度变化,直接反映水样中 SS 的浓度高低。


二、工作原理核心环节:四步实现精准检测

多光束设计的核心是通过 “多组光束对比" 消除误差(如光路污染、气泡干扰),具体流程分为四步:

1. 光源发射与光束拆分

  • 设备内置红外 LED 光源(发射固定波长的红外光,如 880nm),通过分光器将一束光拆分为 “多组光束",通常包含 1 组参考光束和 2-4 组测量光束。

  • 参考光束:不经过水样,直接传输至接收端,用于监测光源本身的强度波动(如光源衰减);

  • 测量光束:垂直或斜向穿过水样流通池,与水中悬浮物发生作用。

2. 水样与光束的作用

  • 含 SS 的水样持续流过流通池(或传感器插入水样),测量光束穿过水样时,部分光被悬浮物散射、吸收,剩余的 “有效透射光"(或散射光)继续传播至接收端。

  • 关键差异:不同浓度的 SS 会导致测量光束的光强衰减程度不同 ——SS 浓度越高,透射光强越弱(或散射光强越强,部分设备检测散射光)。

3. 光信号接收与对比校准

  • 接收端采用光电探测器(如光电二极管),分别接收参考光束和所有测量光束的光强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流或电压)。

  • 多光束的核心优势在此体现:

    • 用参考光束的电信号 “校准" 测量光束 —— 若光源强度下降,参考光束信号同步下降,可通过算法补偿,消除光源波动误差;

    • 多组测量光束的信号相互比对,剔除异常值(如单个光束被气泡遮挡、光路局部污染),避免单光束 “误判",提升数据稳定性。

4. 数据计算与浓度输出

  • 处理器基于 “朗伯 - 比尔定律"(光强衰减与物质浓度成正比),结合预设的校准曲线(提前用已知浓度的 SS 标准样品标定,建立 “光强变化 - SS 浓度" 的对应关系),对校准后的测量信号进行计算。

  • 最终将计算结果转换为 SS 浓度值(单位通常为 mg/L 或 g/L),通过显示屏、RS485 接口等方式实时输出,部分设备还支持数据存储与远程传输。


三、多光束设计的关键价值

相比传统单光束红外SS检测仪,多光束设计通过原理层面的优化,解决了三大核心痛点:

消除光路污染误差:单光束若传感器表面附着悬浮物,会持续衰减光强,导致测量值偏高;多光束可通过对比,识别并补偿污染带来的光强偏差。

排除气泡干扰:水样中的气泡会散射光,单光束易将气泡误判为悬浮物;多光束通过多组信号比对,可识别气泡导致的 “瞬时异常光强",剔除干扰数据。

提升低浓度精度:低SS浓度(如<10mg/L)时,单光束光强变化微弱,误差较大;多光束通过信号叠加与对比,可放大光强差异,让低浓度检测误差控制在 ±5% 以内。

638780765841358230108.jpg



联系方式

021-51096281

(全国服务热线)

富民支路58号上海横泰经济开发区

18516697806@163.com

添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上海玄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9017520号-3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

微信

联系
联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