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25-10-17
点击次数:120
在线悬浮物MLSS监测仪运用红外光散射法是当前最主流的技术原理,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测量悬浮颗粒对红外光的散射强度,反向推算污泥浓度(MLSS),整个过程遵循朗伯 - 比尔定律的衍生应用。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一、原理介绍
红外光散射法的测量流程可分为“发射-作用-接收-计算"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针对MLSS监测的需求做了优化:
红外光源发射设备内置850nm 波长的红外LED光源,选择这个波段的核心原因是:水和污泥中的有机/无机成分对该波长的“吸收作用" 弱,能有效避免水体颜色(如印染废水的红色、黑色)对测量的干扰,这也是它比可见光散射法更适用污水处理场景的关键。
光与悬浮颗粒的相互作用红外光穿过含有MLSS的水样时,会发生两种现象:
少量光被颗粒直接吸收(可忽略);
大部分光被污泥颗粒(如活性污泥絮体)向四周 “散射",散射角度通常在90°-135° 之间(不同设备会固定角度,减少杂光干扰)。
这里的核心规律是:MLSS浓度越高,单位体积内的颗粒越多,散射出去的光强就越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散射光信号接收在固定的散射角度处,装有一个高灵敏度的光电检测器(如光电二极管),专门捕捉被颗粒散射的红外光。检测器会将 “光信号" 转化为 “电信号"(电流或电压),信号强度直接对应散射光的强弱。
浓度计算与校准设备内置的微处理器会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去除气泡、水流波动带来的杂信号),再通过预设的校准曲线将电信号转化为MLSS浓度值。校准曲线需提前用 “重量法"(实验室烘干称重的标准 MLSS 值)标定,比如用浓度为 1000mg/L、3000mg/L、5000mg/L 的标准污泥样,建立 “电信号 - 浓度" 的对应关系,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多数设备遵循 ISO7027 国际标准校准)。
二、红外光散射法的优势
正是基于上述原理,该技术成为MLSS监测的优选方案,主要优势体现在抗干扰、实时性和稳定性上:
抗颜色干扰能力强:如前所述,红外光避开了水体颜色的吸收波段,即使处理印染、造纸等有色废水,也能准确测量MLSS,这是可见光法(如白光)无法做到的。
响应速度快:从光源发射到输出浓度值,整个过程仅需0.5-2秒,能实时跟踪 MLSS 的动态变化(如曝气池污泥浓度突然升高 / 降低),为工艺调整(如排泥、曝气)提供及时数据。
非接触式测量:光源和检测器不直接接触污泥,仅通过透明窗口(如石英玻璃)与水样作用,减少了探头被污泥附着、腐蚀的风险,降低维护频率。
三、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原理虽简单,但实际使用中需规避两个干扰源,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气泡干扰:曝气池中的气泡会像污泥颗粒一样散射红外光,导致检测器误判 “散射光强升高",最终显示 MLSS 浓度偏高。解决办法:设备安装时需远离曝气器(至少 1.5 米以上)。
探头窗口污染:长期使用后,污泥会附着在透明窗口上,阻挡红外光穿透,导致测量值偏低。解决办法:优先选择带自动清洗功能的设备,如配置机械刮刀(每15分钟刮擦1次),减少人工拆洗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