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6697806
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循环水系统中为什么要测量氯离子的含量呢

循环水系统中为什么要测量氯离子的含量呢

更新时间:2025-07-09点击次数:109

循环水系统中测量氯离子含量是工业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基于其对设备腐蚀性、系统稳定性和运行效率的直接影响。以下是具体原因及科学依据:

 1. 氯离子的强腐蚀性:设备安全的核心威胁

  • 破坏钝化膜:氯离子(Cl⁻)半径小、穿透性强,能吸附在金属(如不锈钢、碳钢)表面,排挤氧原子并形成可溶性氯化物,导致钝化膜局部破损,引发点蚀、缝隙腐蚀或应力腐蚀开裂(SCC)。

  • 加速电化学腐蚀:在高浓缩循环水中,氯离子增加溶液导电性,降低电解质电阻,促进电化学腐蚀速率。例如,奥氏体不锈钢在Cl⁻浓度>500mg/L时点蚀风险显著增加,超过1000mg/L时可能引发SCC,造成设备突发性失效。

  • 实际案例:冷却塔换热器因氯离子腐蚀导致管壁穿孔,需停机更换,直接损失达百万元。


 2. 浓缩倍率控制:节水与水质平衡的关键指标

  • 浓缩倍率计算:循环水蒸发过程中,氯离子因不挥发而不断浓缩。通过检测补水和循环水的Cl⁻浓度(分别为M和C),可计算浓缩倍率 (K=C/M),从而优化排污量,减少补水量并节约成本。

  • 失控风险:若未监测Cl⁻,过度浓缩可能导致:

    • 结垢加剧(Ca²⁺/Mg²⁺盐类析出);

    • 微生物滋生(粘泥堵塞管道);

    • 腐蚀速率飙升。


3. 工业生产的合规性与效率保障

  • 行业标准强制要求:

    • 国标GB/T 50050-2017规定:间冷开式系统Cl⁻≤1000mg/L;直冷系统(如轧钢水)≤300mg/L;再生水补水≤250mg/L。

    • 锅炉水质标准:允许以Cl⁻替代溶解固形物检测,间接控制结垢风险。

  • 影响工艺与产品质量:

    • 电子工业中,微量Cl⁻(如>0.1mg/L)可导致半导体器件腐蚀;

    • 食品加工中,Cl⁻过高影响口感并加速包装腐蚀。


 4. 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

  • 水生生态毒性:Cl⁻浓度>250mg/L时,淡水鱼类渗透压调节失衡,导致生长抑制或死亡;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破坏,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 饮用水安全:生活用水中Cl⁻>250mg/L时产生咸味,长期摄入高氯水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同时腐蚀供水管网,增加铅、铜等重金属溶出风险。


总结

循环水中氯离子监测是设备防腐、工艺稳定、节水合规及生态安全的核心抓手:

  • 腐蚀之源:Cl⁻穿透金属保护膜,引发局部腐蚀与应力开裂;

  • 浓缩标尺:通过Cl⁻计算浓缩倍率,优化水平衡;

  • 合规刚需:满足国标与行业规范,避免处罚与停厂风险;

  • 生态纽带:保护水生生态与饮用水安全。
    实时监测+缓蚀剂+工艺调控是控制氯离子危害的有效方案。

联系方式

021-51096281

(全国服务热线)

富民支路58号上海横泰经济开发区

18516697806@163.com

添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上海玄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9017520号-3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

微信

联系
联系
顶部